序言
1928年3月,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了东藏区域从木里出发,穿越稻城、亚丁等地,深入贡嘎岭区域;他两次穿越稻城亚丁之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他写作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他曾在和朋友的信件中如此说,“我情愿死在这漂亮的大山里也不要在医院冰冷的床上。”随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参考了洛克所拍摄的照片,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旅客意料之外来到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此书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哄动,西方人士纷纷来到这片地方,探寻这处天堂般的秘境。而当年洛克到达的地方和《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中所描述的漂亮秘境,便是大家此次行程所要到达的地方-直到2008年,稻城亚丁景区才正式开始开发,伴随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愈加多的人慕名而来。
山腰上的中路藏寨
一路西行,从成都经过泸定到达大家的第一个拍摄点—中路藏寨,到了中路藏寨扑鼻而来的不是农村的泥土气息,而是一阵阵叫人流口水的花椒香味。村中种了不少的花椒树,核桃树还有梨树和苹果树,苹果味道一般,但梨非常不错吃。在摩尔多神山下,正在劳作的工人,这里立刻就要建成整个甘孜州最大的专业学校。开车慢慢从山脚驶向山上,有点像大家云南怒江的老母登~

傍晚时分,从大渡河下的云雾升腾,整个藏寨笼罩在云雾之中。在大渡河峡谷区域,不少藏族居住的村落都有这种像塔一样的碉楼,这类碉楼是以前抵御敌人用的防御工事,下面放粮食,上面可以防守和进攻,当年乾隆皇帝光复藏地可被这个东西折磨够呛,打大小金川整整花了十年,后在明令禁止,不可以修建碉楼,修也不可以修的太高,不可以超越5米,所以目前看到比较高的碉楼都是以前留下来的文物了。


黄昏时分,太阳余晖打在莫尔多山尖,金黄色的山顶和安静的村落,一片安详。

清晨时分的中路藏寨,云雾袅绕,



这家的主人说,他修好了旁边的房屋就开个旅店,但现在没钱了,慢慢修。

给寺院盖瓦的工人


大家住的是一家非常有当地味道的农家,忘记了女主人叫什么名字,但记得住人家帅帅的小扎西-二西阿妈在做晚餐,让儿子二西尝尝味道如何。

坐着玩手机等着上菜

拍完日出回来,主人家院子里全是金黄色的玉米,正是拍照的好道具。







藏式的沙发,和团友晶晶的衣服非常搭配。

这就是主人家的帅扎西~二西!


中路藏寨给我留下一种还想再回来的感觉,整个藏寨的人都很随和,无论是追逐玩闹的孩子,还是路旁漫步的老人,只须你们眼神交汇,他们必然会给你一个漂亮的微笑,在村口,和我素不相识的当地藏民大叔,看见我在拍照,几句交谈后,给了我一大把刚从树上打的核桃,吃完早餐后,大家驱车赶往下一个地方,告别了这个山腰上安详的小镇,中路藏寨,下次大家再见。
命中注定的惠远寺
为什么说命中注定呢?由于交通管制是什么原因,中午两点必须要赶到惠远寺外的交通管制点,要不然到塔公就得晚上天黑才能到,原所以大家计划舍弃游玩惠远寺,去塔公草原拜访塔公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路堵车、堵车、堵车,交通管制时间提前!结果大家就被堵在了惠远寺~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是缘分,那就开始游玩惠远寺吧!惠远寺,藏名为“嘎达向巴林”,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因西藏局势不稳而请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避难于此,特拨白银,征地500余亩,修建庙宇、宫殿楼房,寺门正中高悬清世宗钦赐“惠远寺”巨大镏金匾额。因为天时地利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便降生于此地,从此惠远寺在藏区影响至深。




长枪短跑排排站!

漫步在惠远寺,看到墙后一颗苹果树,结了一树的苹果,误打误撞,走进僧人的家~问小和尚苹果树上的苹果卖不,小和尚看看师傅,师傅说随缘给好了~十块钱采了一大袋给大家~

图中就是这家僧人一家,坐在上面的是师傅,穿藏装的是老僧人的侄儿子,小和尚是小徒弟,还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徒弟说要拍照害臊的跑开了。

惠远寺的老大殿

老大殿后面的僧学院

佛学院,请随便参观,可是!!!大门锁着~没办法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