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隶是甘肃酒泉,坐落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过去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坐落于古时候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的道路上,过去拥有兴盛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点魔力城市200强”。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环境 /敦煌市[甘肃酒泉代管县级市]
地方境域
敦煌境内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地貌
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区海拔为1138米。党河冲积扇带和疏勒河冲积平原,构成了敦煌这片内陆平原。一望无际的沙漠和大片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绿洲区仿佛一把扇子自西南向东北展开。
气候
因为地处内陆,明显的特征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天温暖多风,夏天酷暑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敦煌绿洲由党河滋补。发来自于祁连山的党河,全长390公里,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敦煌要紧的水利命脉,敦煌人民的妈妈河。境内除党河外,地面水还有西水沟、东水沟、南湖泉水区,泉水总溢出量为3.1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902.3万立方米。
旅游进步扶持 /敦煌市[甘肃酒泉代管县级市]
2011年3月16日上午,为加快旅游业进步,敦煌市颁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进步的奖励扶持方法》,将每年拿出500万元旅游进步专项资金,对旅游项目、旅游社、景区景点、宾馆餐馆进行扶持奖励,对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旅游类项目给予50%至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打折,并进行资金奖励;对年度接待量达15000人以上,接待入境游客达5000人以上的当地旅游社,给予1至5万元的资金奖励;组织入境包机一次性达100人以上的旅游社,可一次性获得3万元的奖励;组织国内旅游专列一次达700人以上的旅游社,可一次性获得2万元的奖励,《方法》还对年度创建为国家、省级的旅游专业乡镇、专业村与星级农家园、星级旅游卫生间、达标的旅游汽车公司和遭到表彰的旅游产品生产企业明确了扶持奖励资金。这也是敦煌市有史以来颁布的力度最大、额度最高的旅游进步扶持奖励方法。
旅游概述 /敦煌市[甘肃酒泉代管县级市]
敦煌坐落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没相对较强大的工业。这在全国县市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由于敦煌过去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漂亮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惑的土地。
旅游景点 /敦煌市[甘肃酒泉代管县级市]
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坐落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它是国内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鸣沙山
坐落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时候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 晴鸣”为敦煌一景。人若从山顶下滑,沙粒随人体下坠,鸣声不绝于耳,别有情趣。据了解晚间登沙山,还可看到沙粒滑动摩擦产生火花。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沙山并被为国内“四大鸣沙山”。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美观。
玉门关遗址
坐落于甘肃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时候“丝绸的道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的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的道路。
三危山景区
坐落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有一处宗教活动胜地“三危山”“三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佛教徒开始在此创建洞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高僧乐尊经此,见三危山状如千佛,始凿莫高窟。三危山自古以来都是敦煌一处要紧的宗教胜地。三危圣境国模甚大,一派佛国圣地、道家天宫的景象。
锁阳城
是丝绸的道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时候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古时候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很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
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时候军事设施。锁阳城具备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时候军事防御系统和古时候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时候沙漠化演进过程创举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
文章记者:我爱去旅游网记者